咨询热线:0535-6242646
联系我们

学校简介烟台市第二中学烟台市第二中学于1866年,由美国传教士郭显德博士在烟台创建,是烟台1861年开埠后的第一所新式学校,距今已有143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共有8万多学子走出校门,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设施一流,师资力量雄厚。在学生培养方面,创造性的提出“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合作、学会感恩”的人才培养理念,更加注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先立人后立学,既成人又成材。因为出色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其中有“全国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十佳学校”、“山东省精神文明先进集体”,连续9年荣获“烟台市优生培养先进学校”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实践中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旋律,探索出了全方位、立体化、交叉型的德育网络;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文理并举,特长发展”的育人方向,高考和学科奥赛成绩突出,数理化奥赛、英语、计算机、美术、体育教学特色鲜明,小语种单招在全市连年夺冠,受到有关高校的高度评价,被评为烟台市明星学校和优生培养先进高中,是全国“研究性学习”、“英语阅读教学”实验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中南校区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学原则,硬件软件均按市区一流水平配备,初中部在教学上实施“自主学习,稳固基础,严格训练,特色培养,适度超前”,让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过渡。初、高中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使一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历史沿革烟台市第二中学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开创绵远,历史悠长,始建于1866年,经历了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历史时期。1866年(清、同治五年)12月,学校前身“文先书院”(只收男生)、“会英书院”(只收女生)建立于风景秀丽的毓璜顶东北坡。两校是烟台1861年开埠后首创的新型学校,开设课程有:数学、格致、史地、化学、英语等学科,并辅之以“四书”,因系教会创办,开设“圣经”课。学校创办人为美国牧师,郭显德(HunteyCoybett)博士。烟台开埠后,国际贸易和翻译人才缺乏。经山东长老会差会和本地士绅集资,由1894年来烟的美国人韦丰年先生(GeorgeCornwell)在毓璜顶西南坡兴建校舍,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校舍竣工,创办“毓璜顶英文学馆”以造就本埠英语商贸人才。1909年英文学馆创办人兼校长韦丰年逝世,后由美国人毕维廉(EilliamC.Booth.M.A.)先生继任校长。为扩建校舍,毕维廉发起募捐,1911年增筑校舍落成,为纪念创办人韦丰年先生,定名为“思韦堂”(现烟台警备区军人礼堂处)。毕接任校长后,改善课程,提高程度,学校声誉日高,学生有所增加。此时,学生注册人数增至185名,教员15人,多为外籍。英文馆,各科皆用英文课本,学生英语程度甚高。1920年郭显德博士逝世,享年85岁。是年4月长老会议定,将会文书院和实益学馆合并,取“实益”的“益”字、“会文”的“文”字,定名为:“私立烟台益文商业学校”。合并后由毕维廉任校长。为扩大学校规模,发起募捐扩建新校舍。校址选择在毓璜顶南坡,即现烟台二中校址。1922年新校舍落成。1926年,当时北京政府颁布法令,限制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学校,规定中小学校不得以传播宗教为宗旨,不得将宗教课列入必修课。在中国师生的坚决斗争下,美国差会不得不由中国人充任校长,毕维廉辞去校长职务。1920年由中国人罗希嘏应聘任校长,为学校第一任中国人校长。罗任校长时、为“益文”鼎盛期。因受排挤,加上聘期满。1932年罗希嘏辞校长职去上海。1932年,由福州协和大学毕业的林求源接任校长职。林是一忠诚基督教徒,唯听命于长老会是从,且拉拢亲信排斥、打击爱国师生,开除进步学生,终酿成学潮,学生罢课纷纷离校,学校曾一度关门。于1936年林求源被迫辞职。1936年秋,汪祥庆接任校长。汪为河北省人士,燕京大学毕业。“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抗日烽火起,日寇飞机经常飞临烟台上空盘旋。汪祥庆校长周旋于日伪宪警之间,维持学校,勉强图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籍教员被拘押送潍坊集中营。次年春,日伪接管“益文商专”,改为“烟台市市立第二中学”,校长汪祥庆离烟他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8月烟台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市立二中并与市立女二中合并,成立毓璜顶中学。1947年国民党向胶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9月国民党军占我烟台,根据市委决定学校撤到乳山县。1948年9月烟台第二次解放,学校迁回,改名为“烟台市立第一中学”。按省、市委指示,立即复学开课。1950年9月,学校由"烟台市立第一中学"改名为“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为省属学校。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实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的总结检查、使学校工作迅速转入以教学为中心。遵照上级党委指示,学校党支部公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委员会,(1957年改为共青团)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体育、文娱工作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体育、文娱指导委员会。组建成各项体育代表队和剧团、歌咏、雅乐、军乐等团队。 在1950年下半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学校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军干校,准备赴朝参战,保家卫国。到1951年7月,全校先后有844名同学报名分三批共批准91名,其中女生20名,奔赴祖国需要的战斗岗位,显示了解放后全校同学的革命觉悟和爱国精神。1952年秋,开始招收高中一年级学生,高、初中在校生达到了1031人。学校自1952年始,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定(草案)》、《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和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号召,鼓励学生创“三好”全面发展。实行人民政府制定的《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招收农村学生,使广大工农子女入学就读。为增强学生体质、实行“劳卫制”锻炼,减轻学生负担,改善学生健康状况,贯彻《中学生守则》进行德育教育。在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指导下,全校师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学校始终抓住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环节,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深入研讨教学大纲,钻研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制作教具、图表标本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显著,工作成绩斐然。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年里,使学校工作走上了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形成了以教学严谨,考试严格,管理有序而著称的良好校风,至今绵延下去。1955年首届高中毕业生80人参加全国高考,录取76人,占报考学生的93%。同年还选送五名出国留苏学生。此后,至1960年历届高考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升学率,皆占报考学生的90%上下,1961年至1965年国家调整招生名额,大学招生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学校升学率仍始终居省重点中学前列。使学校声誉大振。校体育代表队参加省、市体育竞赛多次获团体第一,多次打破省、市记录,先后有十数名运动员输入省队,学校航模小组,参加全省比赛荣获第一名。使学校声誉大振。烟台市第二中学1957年始,学校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提出的“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大办工厂”的指示。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大办工厂。先后办起13个小工厂,1959年合并成9个,并有农田、菜地24.7亩,把生产劳动列入正式课程。1958年选派30名高一新生,到市内几个工厂培训技术骨干、建立起校办工厂“烟台二中机械厂”,并由小到大,自制车床,不断取得教学,生产和科技成果。学校规模亦在不断扩大,1958年秋招收高中一年级8个班,574人高中入学,高中达到16个教学班,全校36个班,高、初中在校生达1741人,住宿生最高达600人。教职工增至102人,其中教师73人,为烟台地区最大规模学校。1959年烟台二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0年省教育厅确定学校为《十年一贯制》(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学制改革试点学校。秋季开学、招收教改一级新生两个班入学,使用《十年一贯制》部编教材授课。后相继招收教改二、三、四、五级各两个班,1965年改为教改试验六年一贯制,招收教改六级共6个班入学。学校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在校党支部领导下,发挥团委会、学生会、工会等组织的作用,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革命的人生观。1964年学校定“团结、紧张、艰苦、朴素”为校风。烟台二中的学生,大多都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尽能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遵纪守法,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自1955年国家《兵役法》公布后,历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应征入征,或入军校深造,有的走上军、师级领导干部岗位。广大师生在参加历次的政治运动,以及校内外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皆能奋勇当先,有突出表现,深得社会各界赞誉。在“文革”前的十七年里,烟台二中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学校得以发展,扩大了规模。自1952年起不断地扩建校舍。先后于1952、1954、1958、1960、1964年扩建教学楼(二层)4幢,平房40间,扩充教室32个,理化、生物实验室7个,工厂厂房480平方米(包括1978年扩建)。师生食堂伙房250余平方米。学生宿舍230余间,学校占地达百余亩。自1949年至“文革”止,先后由杨鲁光,毕庶山、高潮(1958年第一次到职)张岱、高潮(1969年第二次到职)等同志任校长职务,主持学校工作,先后由杨鲁光毕庶山、毕雪芹,牟宁、李超等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在几个时期里,分别作出了不同的贡献。1966—1977年十年动乱,学校教育备受摧残。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烈火始在学校燃起,学校停课,红卫兵组织成立。烟台二中这所百年老校,大部分教师、学校领导受到严重冲击,四分之一教师遭受批斗,抄家等人身侮辱,有的被打入“牛棚”。自1968年,“复课闹革命”,学制改为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毕业。至1976年学校先后接受16个年级136个班6800余名学生入学。贯彻“五、七”指示,学工、学农、学军、上山下乡,走“五、七”指示道路,建起农村分校,工厂分校,学军基地。然而,广大教师仍尽人民教师的职责,在困境中,仍能抓住各种机会走进课堂,讲授文化课,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材。自1970年1月先后由朱永和、蔡志怿、宫本训等同志作为“三结合”的革命干部,任烟台二中革委会主任职。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按上级指示,撤销农分校、工分校。撤销连队、年级组、恢复教研组,建章、建制,迅速整顿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工作开始转入以教学为中心。1978年学制定为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毕业(1981年改为高中三年毕业)1978年秋、开始使用教育部编教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贯彻党中央的有关政策、平反“文革”中及其他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改正错划的右派分子,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饱经历次政治运动风雨的大批教师,唤发起前所未有的青春和活力,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1980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公布烟台二中为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学校。(公布全省十九所)。自1978年起,先后由谢建陛、单旭光、王桂亭、刁玉庆、王华新等同志任校长职务。自此,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烟台二中又掀开了新的篇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励精图治痛下决心,把二中办成省属一流的重点学校,创造一流的教育质量。1980年后,得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关心,从市、区各校选调一批骨干教师充实二中,他们大多成为学科带头人。每年从大学毕业生中经过考察,试教,认真筛选,严格把关,择优进校任教,确保新教师有较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1990年后,大批老教师相继退休,由于“文革”原因,中青年教师出现断层,鉴于此,学校把对青年教师培养视为当务之急,实施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一是从1979年开始制定“以老带新”计划,新老教师搭对帮教,同案备课,听课、评课,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效果显著。二是,每学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使一批青年教师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三是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或离职进修,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学历达标,四是,举办青年教师学习班,进行系列培训。此外;还发挥教育工会,教师团支部的群众团体作用,举办,现代教育理论讲座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座,制定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并不断得到提高,大批中青年教师成为能独立胜任毕业班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学校教职工283人,其中教师208人,大本114人,专科71,大专学历占教师的92%。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74人,特级教师3人。几年来,涌现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6人,市级29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一流教师队伍业已形成。1980年前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分管教育教学的校长负责全面,以教导处为主体,辐射教研组和班主任。以召开教研组长、班主任会议指导全校工作。校长,教导主任分别分管教研组和年级组,参加教研组例会,集体备课、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深入班级、开展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学校领导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具体到教师和学生,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显著成果。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升学率均列全区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第一名。中考成绩每年领先其他学校。1985年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全校有教职工220人,高、初46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800人。1990年后,现代化教学设施增加,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有所变化。为适应新的形势,必须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达到科学,有序的管理。建立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指挥体系,学校成立政教处(后为学生处)、体卫处。实行校长负责下的“一主、两翼、三线”制的管理系统。即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下以教导处为主体,学生处和体卫处为辅翼,辐射到班主任、教研组和班教导会。教导处以教学管理为主,狠抓常规教学,掌管教学和学生学习,分析教学状况,采取改革措施。学生处和体卫处以学生管理为主,掌管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文体活动,后进生转化教育,学生思想品质鉴定等工作。烟台市第二中学1979年教育部颁发《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1988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学德育大纲》,学校先后围绕“守则”和“大纲”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道德情操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在校党委领导下,成立了以分管校长,教导处、学生处、团委、工会及政治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高低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教育。新生入学校,首先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树理想、守纪律”的教育。校团委还开展了“立志、勤奋、达标”等内容的教育活动,为加强法治观、组织学法、用法、普法摸底考试,有95%以上学生达优秀,参加省团委举办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有4名学生获奖。1988年以来,贯彻《中学德育大纲》,组织实施《烟台二中实施〈中学德育大纲〉方案》建立并完善了诸如:学习宣传,德育评估考核,升国旗、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军训、差生转化等一系列必要的德育工作制度,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学校注重与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与当地驻军、公安派出所建立军民、警民共建文明单位,进行拥军、军训和法治教育。全校常年有学雷锋活动小级100多个,有固定服务对象38个,每年服务1200多人次。学生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大量的拾金不昧,扶难救危、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使学校"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逐渐形成。1985年始,校党委在高中学生中成立了“党章”学习小组,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几年来,先后有8名学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校多次被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全校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一股不可估量的推动力。1980年起,学校开始订立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于1985年,制定并实施《烟台二中关于加强常规教学的几项规定》,明确提出落实常规教学的六项要求:⑴加强集体备课,坚持“三定”,“三结合”,“六备”、“四统一”;⑵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⑷精心设计和批改作业;⑸教研组与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查,切实搞好质量分析、查漏补缺;⑹组织好课外辅导。常规教学六项要求的落实,有力地克服了教学上的自由由主义和无政府状态,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标准。同时,还制订了“班集体百分评比”,“学生五育评比”,“日常行为管理评优”等制度也逐一落实,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1984年12月市教育局确定烟台二中为市级实验学校,承担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任务。1986年7月中共市教育局党委批准中共烟台二中总支委员会。1990年4月经市教育局党委批准中共烟台二中委员会,同时批准中共烟台二中纪律检查委员会。1987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在党委领导下,经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烟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台二中考核,评优表彰细则”,实行以“绩”为主,“德、能、绩、勤”全面考核,择优建档,分类表彰的考核评优制度,对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和测评相结合评定机制,鼓励教职员工奋发进取,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取得了实效。1992年高考、本科上线53人,保送生24人,应届生升学率达到81.3%;中考上线174人,考取小中专3人,各科平均分数均列市区第一名。1993年高考、本科上线64人,保送生32人(列全省第一)应届生升学率达到95%。在市区内创下了应届升学率最高纪录。1994年,遵照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意见》,经市教委同意,烟台二中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进行改革试点。经过深入学习有关文件,吃透精神、调查研究,全校上下反复讨论,反复论证,统一认识,学校制订出《烟台二中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经1994年8月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组织实施。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职工定编聘任制,全员岗位责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改革了学校管理体制上多年存在的人事制度上的“铁交椅”,“铁饭碗”,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等旧的管理模式的弊端,初步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使学校“德、能、绩、勤”的考核评优制度得以进一步落实,引发了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活力,烟台二中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自1980年以后,学校历届领导持续不断地狠抓教法改革,把教法改革的重心放在废上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按认识规律、思维规律教学、把落脚点放在加强“双基”和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组织各科教师深入学习研讨《教育学》,教学论。学校发给每人《现代世界先进教学论》一书,并由学校领导,校外教研人员举行专题讲座,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各学科教法改革皆颇具特色。外语教学多年来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口语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二中学生口语能力强为独具特色,且教学成绩显著。1984年参加省外语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历届高考,中考均居省、市、区领先地位。语文教学进行“读、议、讲、练”教法试验,分为“预习、讨论、解惑、作业、小结”五步进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做到当堂消化,使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物理教学的“六阶段”教学法,也取得明显效果。史地教学的“自学辅导法”改变了课堂教学“先生讲、学生听”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记忆牢固。化学教学的“一纲多本”教材实验,数学教学“发现法”教改实验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在学生中推广“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段学习法,以培养学生“预习,认真听课笔记,使用课本,先复习后作业,独立钻研、积累资料”等六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力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改革。自1981年始,学校贯彻执行教育部下发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十项规定”。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采取有力措施率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1983年开始,在高中二年级开设人口理论课。1985年,国家教委定为人口教育试点中学。在初中二年级开展青春期教育,举行生理卫生知识讲座,校电影放映队,定期放映“青春期卫生知识”科教片,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教育。1983年始,高中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有中国民歌,民族乐器,民族乐曲,创作音乐,外国音乐等课题。1987年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美育教育大纲和教材。在高中一年级开设美育课,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育课的开设,开各校之先河。学校自1983年始,开设人民防空三防知识课,多次参加竞赛获奖,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人民防空三防知识教育先进集体”。学校重视现代电化教学和理化、生物课的实验课教学。先于1983年建起理化实验楼,后于1990年又建起五层4737平方米电教科技实验楼。1984年,全市普通中学第一个64个座位的“语音实验教室”,第一个计算机机房,安装完毕,投入教学。在初中一年,高中一年级开设计算机课,并对特长学生集中培训。在历届省、市、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软件评选竞赛均名列前茅。1986年在北京参加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学校12岁的王鲁梅是参赛者年龄最小,为参赛者唯一获奖的女选手,方毅同志亲予授奖并加勉励。烟台市第二中学自80年代初期,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各个学科等十几个类型的课外活动小组,常年参加活动的骨干学生有500人。学校把第二课堂活动列入课程表,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定辅导教师,做到既有大面积普及训练又有竞赛提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搞小发明,小制作,小科技论文等科技活动,据83年统计,共制作各种作品1300多件,小论文51篇、多次在全国、省市竞赛参展中获奖。第二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为促进,紧密结合、相得益彰。1981年初中三年级学生范红兵,1986年13岁的魏东分别考入山大,中国科技大少年班。1984年高一学生相锋在大型文学刊物《未来》第八期发表他独立创作的8万字中篇科幻小说《探险号》,85年保送南京大学。1985年1月学校初三学生王志敏、孙洪海、李宏军三人参加省教育厅等四单位举行的《飞向明天》知识竞赛、通过予赛、复赛、决赛获得第二名。198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青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学生文体活动十分活跃。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齐备,400米跑道的绿茵操场业已完成。每年春季于烟台市莱山区体育公园举行田径运动会。自1978年以来,校体育代表队在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和篮、足、手、乒乓球、棋类、航模、海模等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均获得领先名次。1986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学校侯丽丽,罗吉成两同学,代表山东省代表队参赛,分别获女子标枪,和三级跳远第一名,罗吉成还参加4×400米接力第一名,获得了三枚金牌,破四项全国纪录。学校是山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和高水平运动学校。从1978年到现在先后向国家、省、高校和部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84人。学校每年五月举行校园艺术周,师生同台演出精彩文艺节目,同时举办书法,绘画展览。多次在省、市文艺会演中获奖。1995年校舍改建第一期工程全部完成,现学校占地面积60.31亩,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改建了原“思郭堂”和“维廉楼”为教师办公楼和综合办公楼、初中教学楼和高中逸夫教学楼,共六项工程。(4210平方米的高中教学楼为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建成)。电教,理化、生物等实验设备已达部颁一类标准,可按二人一组开足实验课。图书馆藏书10万册。筹建学校体育馆。1996年全校有初、高中在校生3200人,51个教学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历年被评为烟台市“精神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烟台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被评为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1996年学校载入《全国重点中学通览》第一卷。烟台二中以崭新的形象昂首于中国名校之林,并以坚定的步伐大踏步前进!学校环境烟台市第二中学烟台二中北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毓璜顶南麓,占地面积44083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在校学生4100人。校园绿荫翠盖,静谧优雅。科技实验设施超过部颁一类标准,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国内领先。学校科技馆、电教中心、校园网、劳技培训中心、大型珍稀动物标本室等省内领先。2001年又建成6600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操场、2400平方米的室内运动场。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2008年开始建设东校区,设学规模40个教学班,于2010年开始招收初中义务教育生。东校区(莱山校区)于2009年建成,分校共建设72个班,目前在校学生约3900人。并于2011年开始在高新区规划建设高中部,且已初步建成。师资力量烟台市第二中学教职工306人,师资力量雄厚,学历达标率99%,有研究生学历30多人,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01人,一级教师90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接待国外友人来访,先后与美国、奥地利、新加坡等知名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历届高考、中考上线率均居同类学校前茅。近年来,本科录取人数占计划内招生数的96%以上,其中重点大学占62%,每年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在10名左右。每年有20多名学生在省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有30多名音、体、美学生考入大学。学校荣誉所授荣誉1959年烟台二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0年省教育厅确定学校为《十年一贯制》(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学制改革试点学校。1980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公布烟台二中为山东省首批十八所办好的重点学校之一。1993年被山东省教委评为首批规范化学校,同年被评为“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山东省人民防空三防知识教育先进集体”。1996年学校载入《全国重点中学通览》第一卷。2007年光荣入选“中国百年名校”。学子风采烟台市第二中学2007年5月份,学校毕业生张媛媛同学作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最出色的应届毕业生”获得Merrill总统学者奖。2007年8月份,在由山东省高级中学协会和中国台湾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2007海峡两岸中学生辩论赛”上,学校辩论队力挫群雄,勇夺冠军及所有单项奖。2008年3月,学校学生代表团一行五人,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2008”上,从与会的66所全国著名中学、555名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捧回优秀组织奖及两个学生杰出代表奖。2008年12月27日,由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主办第七届“21世纪杯”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山东省选拔赛决赛学校滕春伊脱颖而出,获高中组三名特等奖之一。2010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青岛市隆重举行。经过与参赛的海峡两岸中学生的激烈辩论,烟台二中代表队荣获亚军,并获最佳辩手和最佳指导教师称号。文化传统校训诚:忠诚不欺勤:自强不息爱:博爱为怀学校校歌2010年,烟台二中有了自己的校歌《风华一代》。内容积极向上,展现了学子风采。风华一代感恩圣贤教我自强博爱忠诚不欺无愧龙的后代感恩书海给我云水襟怀立志有为担当天下兴衰感恩师长把我深情灌溉勤奋傲苦方成栋梁之才感恩母校给我七彩舞台科学领航走来风华一代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我们无愧父母之殷殷期待烟台市第二中学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求知热血永远为祖国而澎湃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我们传承悠久的来龙去脉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智慧青春让世界为我们喝彩感恩师长把我深情灌溉勤奋傲苦方成栋梁之才感恩母校给我七彩舞台科学领航走来风华一代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我们无愧父母之殷殷期待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求知热血永远为祖国而澎湃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我们传承悠久的来龙去脉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智慧青春让世界为我们喝彩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我们无愧父母之殷殷期待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求知热血永远为祖国而澎湃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我们传承悠久的来龙去脉风华一代风华一代智慧青春让世界为我们喝彩为我们喝彩学校社团烟台二中书画社成立于2011年9月,由校内书画艺术爱好者自发组织由学校批准成立,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现已成为有近30个成员的中等社团,书画社以传承中华古典书法艺术发扬现代绘画风格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注重培养同学艺术素养,丰富同学课外生活。社团成员在二中举办的“校服设计大赛”、日本社团来访等活动都有良好表现,部分成员在“校服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还有部分成员凭借精美的国画和俊逸的书法给日本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此同时,书画社也与其他社团积极合作,在2011年末获得优秀社团称号。书画社的明天,定将更加灿烂辉煌!学校特色烟台市第二中学学校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倡赏识教育,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每一次进步,让学生的生命尊严得到尊重、心灵健康成长。重视文体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追寻真、善、美的价值取向。2008年8月23日,学校5名学生获由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举办的“阳光体育奥运夏令营”活动“十佳少年”称号,占总数的1/2。近几年,学校“诗意校园”活动硕果累累,结集出版了两册《烟台二中学生诗歌书画作品集》。其创作质量与艺术性较高,受到社会各界及专业人士的好评。赠送给国际友好学校,传为珍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全体学生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7年8月份,在由山东省高级中学协会和中国台湾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2007海峡两岸中学生辩论赛”上,学校辩论队力挫群雄,勇夺冠军及所有单项奖,充分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风采,名扬海峡两岸。同年5月份,学校毕业生张缓缓同学作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最出色的应届毕业生”获得Merrill总统学者奖。2008年3月,学校学生代表团一行五人,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2008”上,从与会的66所全国著名中学、555名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捧回优秀组织奖及两个学生杰出代表奖。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学校与国际国内兄弟学校有广泛的联系与合作,07年6月份被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确定为国家级汉语推广基地学校。作为“国家汉办推广基地”,近几年学校在“孔子课堂”、“国际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国际汉语推广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得到国家汉办表彰。对外交流学校加强了与国内外二十几所著名高校和中学的文化交流,与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6所著名学校和国内一些优秀中学结为姊妹学校,共同探讨资源共享和联合办学。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面对新课改,一中正以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相关新闻烟台二中 辩论队载誉归来2013年8月16日,烟台二中团队获得海峡两岸辩论赛团体优异奖和优秀辩手奖返回学校。本次比赛,该校组织了赵汗青、王照宇、吕昀芳、李东霖四位辩手参赛,比赛自8月8日开始,在评委评审之下,四位选手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大赛经验,在两轮初赛后脱颖而出,获得团体优异奖,取得了山东代表团九个学校辩论队中的最佳成绩。在三场较量中,辩手们以平和的语态、灵活的思辨、有力的口才以及儒雅的风格,尤其是丰富的知识面,在28个参赛队伍中表现突出,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其中该校辩论队队长王照宇获得优秀辩手的荣誉称号。